【摘 要】基层海事局作为海事全面履职的前沿阵地,是展示海事形象的重要窗口。崇明海事局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大力激发新时代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有效促进中心工作开展,在区域和行业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本文结合崇明海事局文化建设的实践情况,并对新时代基层海事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希望能对基层海事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崇明海事;文化建设;地域文化;品牌;安全
文化决定理念,理念引领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文化自信并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文化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基层海事人员是海事文化建设的直接参与者与践行者,是海事文化建设的基础所在。当前,海事管理面临的考验和挑战前所未有,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正确的文化引领,基层海事部门就很难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将文化融入到海事中心工作长远的发展之中,如何让文化在新时代基层海事的沃土上开出绚烂之花,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一、海事文化建设的内涵
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2]。海事文化是海事管理机构在实施海事管理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形象、管理风格、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是管理理念、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综合,具体来讲是以国家水上交通监管、防止船舶污染、水上搜寻救助等为基本形式,以行政执法为手段,以社会效益为目的,为海事事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体现海事管理特色、激励全体海事人不断创新进取的文化,是海事系统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海事部门服务质量和执法水平的提高。
二、新时代下基层海事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海事文化建设从属于其所属的时代背景、行业特性、区域定位、单位实际,必须统筹布局、通盘考虑,此处以崇明海事局为例,将新时代基层海事文化建设从国家、交通海事和地方政府三个层面来进行分析。
(一)国家层面
作为国家政府机关,海事文化的建设必须紧扣新时代文化建设基本方略的要求,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部署,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报告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人关心的文化问题。
(二)交通、海事层面
新时代,随着交通强国建设的推进,海事履职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要更好地发挥水上交通安全监督保障作用,交通强国先行引领作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促进作用,努力建设政治坚定、本领高强、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海事队伍,在口岸系统和国际海事领域走在前列。海事系统作为交通行业的子系统,海事文化作为一种交通文化,其文化建设要立足于交通强国战略部署,重视交通文化引领,助力交通强国建设,海事系统作为交通运输重要的支持保障系统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三)地方政府层面
目前的国家六大战略中,其中的“一带一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均以上海作为龙头城市,上海海事也以创建国际一流海事作为目标。作为我国的第三大岛,崇明地处长江入海口,环江临海,是长江生态廊道与沿海大通道的交汇节点,区位优势突出。崇明海事履行保障水上交通安全和海洋环境清洁等监管职责,国际航运中心、崇明世界级生态岛以及长兴世界级现代化海洋装备岛建设则为崇明海事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城市发展、经济腾飞的大背景下,驻地人民群众、行政相对人、部门职工对文化这一精神需求的迫切感也与日俱增。
三、新时代下基层海事文化如何建设实践
(一)深挖地域文化,做好传承与创新,激发干部职工创新活力
1.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传统文化,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烙印,具有独特性[3]。
2.地域文化与海事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将地域文化融合到海事文化中,增加其文化特色,有利于提升海事文化的吸引力和认同感,也能体现作为上级垂直管理单位的海事部门,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积极作为的姿态。第一,文化特色是海事文化建设的灵魂,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文化特色是一个区域内历史传统、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民俗风情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表现,是文化传承的结果,是一个海事局最具魅力的特色和灵魂。海事的发展只有要靠文化引领、文化特色的附加和注入,才能彰显其个性,展现出其发展的优势、品位和旺盛的生命力。第二,文化特色是海事干部职工的精神家园,具有极强的亲和力。这些文化特色作为地方文化精神的历史见证和社会演变的活物体现,让人怀念过去,珍惜未来。文化特色不仅可以增强当地人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而且还能引起在异地工作生活职工的归属感,成为推动海事发展的动力。第三,文化特色是海事的个性品质,具有特殊的竞争力。传统的、民俗的文化资源日益成为海事发展的基础资源,创意、设计、构思等文化创新日益成为价值创造的重要支点和单位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应该说,海事的发展离不开其所在地域文化的涵育,一个海事局只有立足地方,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3.崇明海事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崇明岛成陆1400余年,在海洋文化、航海文化和沙船文化等领域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有着为崇明海事文化建设提供肥沃土壤的先天优势。从目前崇明海事文化建设情况来看,地域文化要素已经渗透到海事发展的全过程和方方面面。
崇明海事通过以下几个途经把地域文化植入海事文化建设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海事文化品牌:一是体现地域文化的引领作用。在海事文化建设规划中,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深入研究崇明三岛自然历史文化资源的品牌特色和价值,先后挖掘出沙船、航海家等地域要素,提炼历史文化精髓,使其赋有独特的精神韵味。二是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注重地域文化中海洋、航海、船舶符号的提取,为海事文化品牌设计注入新的来源,进而形成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与现代海事交融共生的海事文化。
(二)明确思路,依托品牌建设,不断丰富的文化内涵
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是人们对一个单位文化价值的评价、认知和信任。崇明海事局注重打造海事文化品牌,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做到“三个坚持”,大力发挥品牌对文化对引领作用。
一是坚持“多层级”发展,构建海事文化品牌体系。在局层面主打“崇明海事·明文化”牌,本着建设“文明、实干、廉洁”的崇明海事,将其内涵扩充“为崇法明德、崇实明新、崇廉明纪”三个方面;在党建层面通过创建“瀛心”党建品牌,对内凝聚人心,对外服务中心,着力党组织建设和满意度两方面的提升;在大队和部门层面也结合服务对象、监管内容和辖区特点成立相应的子品牌;在工会和团委层面,结合创先争优,在小家建设和青年文明号创建上持续发力,激发干部职工的参与热情。崇明海事通过多层级的立体化品牌建设体系,做到了受众覆盖面“大”和品牌内涵“广”的统一,为品牌建设提供绵延不绝的动力。
二是坚持整体推进,做到重点突破。各大队和部门根据地缘优势和部门工作实际,以服务崇明三岛水上安全为主线,均推出了富有特色、科学可行的品牌项目方案,并付诸实施,如“护清卫蓝”工作室、“360水上安全卫士”、“三岛E家”和“智勤‘岛’航”等。人有十指、长短不同,在坚持整体推进的同时,崇明海事同样要注意到品牌之间的差异,秉承品牌建设示范引领原则,针对基础扎实、成熟度高的品牌进行重点发力,提高品牌的辐射力、影响力。
三是坚持核心价值引领,做到保障有力。崇明海事深入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海事核心价值体系,自主设计并使用“核心价值观涵育点”展厅,积极拓展基层一线核心价值观宣教阵地;通过开展核心价值观文化季系列活动,动员职工广泛参与核心价值观感悟分享、主题演讲、读书征文、摄影征集等,真正使职工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化于众。同时,作为一项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项目,局领导班子十分重视,在资金、政策上进行倾斜,努力提升崇明海事的核心价值水平。
(三)围绕中心,让“大安全”理念成为海事文化的压舱石
文化源于生活,海事文化的生命源于海事中心工作,海事文化建设是海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须要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而“大安全”文化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工作理念和思想,恰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海事人的追求和思想。
1.“大安全”文化理念
海事管理的基本职能和海事管理的目的决定了要保障航运的安全发展,就要有效履行管理职能,从改善航运宏观环境上着手,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规范标准,引导航运从业人员培养安全意识、理念和习惯,为航运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海事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海事建设大背景下,我们要更加准确地把握海事经济执法的职能定位,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响应港航单位和社会公众关切,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给百姓让利,用精准化、差异化、菜单式的服务提升办事效率,以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来检验海事工作成效,以社会和群众满意度来体现崇明海事一流的服务水平和服务价值。与此同时,作为执法主体,海事人员的依法、廉政履职也是“大安全”文化理念的应有之义。
2.践行“大安全”文化理念
文化建设是一种文化实践活动,从“大安全”角度建设海事文化,应该通过塑造精神、培育理念,提高海事人的整体素养,促进企业提升安全意识,支持地方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是依法履职,着力塑造海事安全精神。安全精神是海事文化建设的基石,是海事机构在长期监督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是海事组织和职工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海事群体意识和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在培育海事安全精神过程中,崇明海事注重“文明、规范、统一”为要素的法治文化建设,推出规范执法示范视频教程,不断提高海事依法执政、执法规范水平;深化层级督查机制、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营造浓郁廉政文化氛围,推动筑牢廉政防线。
二是推进以“预警、执行、保障”为要素的安全文化建设。坚持本质安全的理念,开展辖区和内部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着力解决安全监管中的重难点问题;梳理调整辖区风险源和隐患点,细化风险管控措施,优化完善管控和治理措施;扎实开展“查隐患、明措施、保全年”、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安全综合治理等专项活动。
三是明确责任主体,加大源头管理。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航运公司、船舶和船员等是落实安全责任的主要群体,我们要将管理重点回归到提升广大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港航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上来,实施开放式管理,将海事管理从以执法为主导的“最后一道防线”,转变为帮扶企业、船员提升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第一道防线”,引导企业安全管理实现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崇明海事探索船舶修造沉坞作业防污染监管,对大型船舶修造企业重点污染实施源头管理;在水工作业监管上“三方联动”机制,强化安全主体责任;通过与地方政府、教育部门、航运企业等机构合作,持续开展水上交通安全知识“二上五进”活动,逐步建立并健全水上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四、结语与展望
基层海事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一劳永逸,这也决定了基层海事文化建设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基层海事文化建设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海事文化建设的内涵,正确处理好海事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充分调动本单位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挖潜不同海事局的文化底蕴和特点,真正发挥文化的引导和辐射作用,从而推动基层海事各项工作科学有序地发展。
海事文化建设一直在路上。接下来,崇明海事局将不断探索海事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努力提升崇明海事文化建设的水平,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对新时代下崇明海事文化的认同感和荣誉感,为崇明海事转型升级和打造人民满意的崇明海事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2]冯天瑜.中华文化史[G]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22.
[3]鲍恩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分析[J].现代园艺,2013,(23).92-93.
[4]陈凯.基层海事处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U].珠江水运,2014,(2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