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视角下的上海海事执法队伍建设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崇明海事局 贺承志
【摘 要】本文研究上海海事执法队伍建设,从心理视角出发,运用访谈研究法,分析执法人员和执法对象在面对执法时的心理动因和表现特征,从心理根源上为加强上海海事局执法队伍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海事;执法队伍建设;心理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作为主管水上交通安全的海事部门,其执法水平直接关乎水上交通秩序的稳定,关乎国家航运经济的发展。海事执法队伍建设是海事执法水平建设的重中之重,自水监体制改革以来,海事执法队伍经历了长足的发展,海事执法水平日益提高,但同时应该看到,在海事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遭到执法对象干扰、阻挠、谩骂、殴打、打击报复的事件时有发生,部分海事执法人员粗暴执法、违规执法、滥用执法权力的行为也偶有出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鉴于海事部门在水上经济管理职能的重要性,加强海事执法队伍建设是实现交通强国和海洋强国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我国航运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减少水上交通事故和人命财产损失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推行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一环。
二、上海海事执法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一)港务监督时期(1949年至1986年)
建国初期,为了开展海上交通安全管理,交通部在海运总局设置航政室。1953年,交通部在政务院的批准下设置港务监督局,并在沿海港口城市设置港务监督机构。在这一阶段,国家百废待兴,海洋经济基本空白,相应海事管理的经验非常缺乏,执法的手段和措施也比较原始,上海水上执法力量无论是执法人员还是执法船艇等装备严重不足,港航监督队伍人员中受过正规教育、培训的为数极少,执法人员多数都是边干边学、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
(二)海监时期(1986年至1998年)
1986年,根据国务院关于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交通部在中央和地方设置了海上安全监督局和港航监督机构,分属交通部和地方交通部门领导。这一时期交通部在各地设立航政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为港务监督机构输送专业人才和提供人员培训基地。但是,这一时期国外先进的海事管理经验和海事管理手段尚未引入上海,上海海监部门执法的方式仍然比较简单,海事管理仍然偏重行政化的管理方式。
(三)海事管理时期(1998年至今)
1998年,国务院将交通部船检局和港务局合并,组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为交通部直属机构,上海海事局也在这一时期成立。成立初期,面对海事队伍的扩大,上海海事局开展了行政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于2001年实行海事人员“参公管理”、“凡进必考”,海事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均比之前有了较大的提升,执法队伍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三、上海海事执法队伍建设访谈分析
(一)访谈的基本情况
为了全面了解上海海事执法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当前问题以及各方看法,笔者利用工作上的便利采取了一对一的面对面访谈和电话访谈。本次访谈共计开展25人次,访谈的人群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海事部门人员,包括上海海事局局从事法规规范以及从事通航管理、船舶管理的工作人员,上海海事局所属分支局从事现场执法和政务办理的工作人员,访谈人数上以现场执法人员为主,机关人员为辅;另一类是海事执法对象,包括辖区管理的航运公司人员、码头经营人以及船舶停靠在上海港内的海船船员和内河船舶船员,因为海事执法对象主要以船员为主,故访谈人数上以船员为主,公司人员为辅。
(二)访谈的内容和原则
针对访谈对象的不同,将访谈提纲分成两类。一类是访谈海事部门人员,访谈问题主要涵盖海事执法队伍建设现状、海事执法面临哪些挑战、受到挑战的原因以及如何改变等方面;第二类是访谈海事执法对象,访谈问题主要涵盖是否认可海事执法队伍、认可的主要因素和不认可的原因以及海事如何执法才能提高认可度等方面。
(三)访谈结果的分析
在海事部门人员的访谈中,绝大多数人认可上海海事执法队伍多年来的建设成果,认为执法人员素质在逐年提升,但同时不约而同认为上海海事执法队伍建设依然存在一定的提高空间。在问题原因中,有人认为部分海事执法人员综合执法的水平不高,特别面对内河船员挑战执法时办法不多、面对专业技术较强的执法任务时能力不够;有人认为执法队伍建设提升不快是因为部分执法人员执法水平较低,畏难心态较重,助长了执法对象抵制执法的行为;也有人认为海事执法绩效缺乏内部评估,执法部门过度关注执法数量和指标而缺乏关注执法质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海事执法队伍建设的进度。
在海事执法对象的访谈中,大多数人认可上海海事执法队伍,认为上海海事执法人员执法水平较高、执法选择比较公正,但也有部分人认为海事执法队伍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人认为个别海事执法人员执法简单粗暴,为了安全的需要或者便利海事执法采取对船舶或船员的证书随意扣留、禁止离港等手段,较少考虑执法对象的利益诉求;有人认为个别海事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简单和僵化,惯于使用强制手段要求船方进行整改,不考虑船员的实际诉求或合理辩解,船员对海事执法人员比较惧怕;但也有人认为上海海事执法人员只有在船员配合执法时才能体现出执法权威,而在船员不配合执法时强硬的手段不多。
四、上海海事执法队伍建设的不足及心理原因分析
(一)执法人员与执法对象存在偏见
偏见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群之间的社会心理现象。部分心理学家认为,偏见是人们依据错误和不全面的信息,针对特定群体的负面的态度。通过访谈及案例分析,笔者认为海事执法人员与执法对象之间均存在偏见。在海事执法人员看来,为了能够让执法过程更加顺利,在执法者和被执法者中间设立一定的等级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在海事执法人员处理违法时会普遍比较严肃。另外,如果执法对象在海事执法过程中解释过多,会被执法人员认为是在质疑海事的执法权威,因而对其采取更加严厉的执法方式和执法手段,虽然执法的严肃性得到了保证,但是执法对象对执法人员的畏惧和不满却在加剧。在执法对象看来,海事执法人员与他们的社会地位不平等,这种偏见一旦形成则很难自动消解,特别是碰到或听说个别海事执法人员执法不公或不规范时,偏见会更加根深蒂固并且会从对个别执法人员的偏见上升为对整个海事执法队伍的偏见。
(二)执法过程沟通不足
沟通中的理解原则要求沟通双方能够换位思考,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以求双方产生一致的心理语言,减少偏见的发生。但在海事执法的实际操作中,执法沟通做的并不到位,这其中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一是海事执法人员普遍缺乏沟通技巧。在实际工作中,海事执法人员的沟通能力并非来自于学校的教学或者单位的培训,而主要来自身边同事的言传身教以及实际的执法工作实践,这种能力学习方式在一定范围内有效,但弊端也显而易见,如海事执法人员普遍缺少对执法沟通重要性的认识,容易不自觉地忽视执法对象的心理感受,甚至个别执法人员认为海事执法沟通就是简单的问询。二是海事执法人员对双向沟通的意愿不足。执法人员普遍反映限于执法规范的要求,现场执法实践普遍较长,在加上巡逻艇或巡逻车的往返时间、登轮时间、整理执法文书的时间,如果在执法过程中就某一问题纠缠太久,会极大地影响执法效率,甚至会延长正常工作时间。因此,在执法过程中,海事执法人员对被执法者以单向沟通为主,通常的形式是执法人员问,执法对象回答,只有单向互动,双向互动较少。
(三)对执法的认知失调
美国心理学家在《社会性动物》一书中,为认知失调理论提出了三个假设,其中假设之一是人们通常认为自己的行为应该是符合逻辑的。通过访谈和案例,可以得出上海海事执法人员和执法对象对海事执法的行为认知存在失调。从海事执法人员的角度考虑,在做执法决策时往往会面临两难,如果严格执法甚至开处罚单,很有可能会引起执法对象的反弹甚至抵抗,有时会认为自己是在完成执法任务或执法指标,这与海事执法的本意其实是不相符的,实际上,海事执法是为了促进执法对象守法,惩罚违法的行为,确保水上交通安全,落实好法律赋予海事的职责,因此执法人员一旦决定之后,会更加肯定自己的决策行为,这样不协调就会减少。从执法对象的角度考虑,执法是海事部门对其进行管理的主要手段,是督促其遵守法律法规的强力措施,但同时,海事执法增加了他们的运营成本,甚至船舶会被查扣,船员证书会被吊销,执法对象会不自觉地对执法行为持质疑和批判的态度,甚至歪曲事实,认为执法人员滥用执法权,让自己相信自己是无辜的。
五、加强海事执法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努力消除角色差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国政府的根本宗旨。上海海事部门现有的执法模式主要以充分发挥海事的经济管理属性、专业技术属性、社会公益属性为主,在此基础上,还必须提升海事执法的服务水平,消除执法对象对海事执法的负面情绪。一是要在执法中体现服务。在执法过程中发现的缺陷,特别是影响航行安全的缺陷,不能只重视处罚不重视纠正,海事执法人员要积极帮助执法对象纠正错误,努力消除安全隐患。另外,对于执法对象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海事执法人员要有主动服务和靠前服务的意识,在法律框架允许的范围内帮助执法对象排忧解难。二是要寓治理于执法。海事执法人员要通过执法行为,促进航运企业良性竞争,为执法对象提高法律保障,让守法的人一直受益,让违法的人永远受损。通过执法,海事部门综合运用执法的职能,通过创新管理方式,改进工作方法,注重违法行为的预防和预控,不把处罚当做任务指标,而把违法行为的减少和通航环境的改善作为任务指标。
(二)提高执法沟通的艺术
语言沟通是最重要的执法沟通形式,一名优秀的海事执法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艺术,促进执法对象配合执法,提高海事执法效率。一是注重执法用语使用。在执法用语中,不同的语言要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并能够在执法过程中灵活使用,如在告知违章时,一定要向执法对象解释清楚发现的问题,避免表达“你违法了,我们要对你进行处理”这种缺乏说明的话语;在处理语言上,要区分执法对象的态度,如果执法对象配合执法,则语言不必过于强势,如果执法对象对处理不服,则要义正言辞地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反驳,使执法对象能够清楚明白认清违法事实,接受海事执法人员的处理结果。二是注意沟通的双向表达。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双向表达的效果要比单项表达更容易让人接受,双向沟通能够起到尊重他人、消除疑虑、化解矛盾的效果。因此,海事执法人员要学会倾听,了解执法对象对相关问题的阐述和解释,对其进行简明扼要回答,起到尊重执法对象继而让执法对象尊重执法人员的目的,便于后续执法过程相互配合。
(三)提高执法的认同感
上海海事执法队伍建设水平的提高,需要提升执法对象对执法人员和执法行为的认同,其中最主要和最根本的就是要确保海事执法程序合规、公平公正。一是要避免自由裁量权的滥用。自由裁量权普遍存在于海事执法过程中,是执法人员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综合考虑执法对象的违法情节和实际情况,基于自身对法律理解和执法判断做出的执法决定。因此,有必要对海事法律法规中的自由裁量权进行规范,尽量确保不同执法人员在对情况类似的违法行为具有统一处罚尺度,避免权力的滥用。二是要避免选择性执法。比如,海事部门的执法选择机理可以适当公开,目前,上海海事部门在选择执法对象时主要依靠研发的选船系统,针对风险等级高的船舶,海事部门会优先安排执法人员前往检查。另外,海事部门的执法选择机制也可以适当公开,帮助执法对象了解容易违法的风险点,从而更好地避免因为违法而遭受处罚,引导执法对象尽量通过减少违法降低海事的执法频次,也可以对海事执法选择有个定性的认为,避免执法对象产生海事部门选择性执法的误解。
六、结语
本文仅从心理视角分析了上海海事执法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其结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实际上,执法队伍建设同时还需要加强海事法律法规建设、加强执法外部保障、优化海事良好的执法环境等。因此,海事执法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海事法制建设的不断前进和全部海事职工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张智勇,乐安国,侯玉波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刘平.行政执法原理与技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3]吴兆麟.海事公共管理研究[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2.
[4]白广仁.浅谈社会心理学方法在管理中的作用[J].经济纵横,1986,(1).
[5]英莹.基层海事行政执法工作探究[J].中国水运,2016,37(11).
[6]任娜.沟通与态度改变:社会心理学关注的重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