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交通文化网!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
/
运用“伤痕”文化来加强安全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运用“伤痕”文化来加强安全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 分类:文化建设论文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11-19 10:55
  • 访问量:

【概要描述】1991年2月3日18:55,该公司所属的“甬港拖1”、镇电驳2002驳船组与“甬港拖4”、镇电驳2004驳船组在北仑发生碰撞。“甬港拖1”绑拖“甬港拖4”在北仑山方位抢滩。4月4日“甬港拖4”绞滩成功,但在绞滩的过程中,由于钢丝绳受到突然冲击绷断,打中一名职工的双脚,造成一腿截肢的重伤事故。据统计,总经济损失达48.79万元。按交通部海损事故等级标准为大海损事故。

运用“伤痕”文化来加强安全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概要描述】1991年2月3日18:55,该公司所属的“甬港拖1”、镇电驳2002驳船组与“甬港拖4”、镇电驳2004驳船组在北仑发生碰撞。“甬港拖1”绑拖“甬港拖4”在北仑山方位抢滩。4月4日“甬港拖4”绞滩成功,但在绞滩的过程中,由于钢丝绳受到突然冲击绷断,打中一名职工的双脚,造成一腿截肢的重伤事故。据统计,总经济损失达48.79万元。按交通部海损事故等级标准为大海损事故。

  • 分类:文化建设论文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11-19 10:55
  • 访问量:
详情

运用“伤痕”文化来加强安全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以轮司“2.3安全警示日”为例

宁波甬港拖轮有限公司 屠鹤峰

 

【摘  伤痕”一词在学术界被用来概括文学思潮,即在“反映人们思想内伤的严重性”和“呼吁疗治创伤”的意义。在加强企业安全文化的过程中,有必要培育和运用“伤痕”文化这一独特的手段,通过牢记企业自身或者行业内的安全事故的教训,以“痕”为镜、用“痕”划衡、借“痕”使劲、融“痕”入文等手段,来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关键词】伤痕文化;安全文化建设

 

伤痕,在《辞海》上的解释有:伤疤,也指物体受损害后的痕迹;喻指精神上的痛苦。“伤痕”一词在学术界被用来概括文学思潮,即在“反映人们思想内伤的严重性”和“呼吁疗治创伤”的意义。在加强企业安全文化的过程中,有必要培育和运用“伤痕”这一独特的文化手段,使职工和企业更能敬畏生命、敬畏安全、维护安全。 

本文以宁波甬港拖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轮司)在2019年开展并永久设立“2.3安全警示日”为例,通过剖析该公司围绕“2.3安全警示日”的一系列做法,阐述了如何以“伤痕”文化来加强企业安全文化,最终达到企业的安全文化更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目的。

一、轮司“2.3安全警示日”的做法

1.轮司“2.3”安全事故的梗概。1991年2月3日18:55,该公司所属的“甬港拖1”、镇电驳2002驳船组与“甬港拖4”、镇电驳2004驳船组在北仑发生碰撞。“甬港拖1”绑拖“甬港拖4”在北仑山方位抢滩。4月4日“甬港拖4”绞滩成功,但在绞滩的过程中,由于钢丝绳受到突然冲击绷断,打中一名职工的双脚,造成一腿截肢的重伤事故。据统计,总经济损失达48.79万元。按交通部海损事故等级标准为大海损事故。

2.设立“2.3安全警示日”及主要做法。该公司决定自2019年起,每年的2月3日定为“安全警示日”。在首个“2.3安全警示日”期间,该公司开展了以“不忘初心,牢记教训,警钟长鸣,砥砺前行”为主题的“八个一”系列活动。具体为:回顾一次事故经过,举行一次集体安全承诺宣言,整理一份事故档案,开展一次安全教育,排查一次安全隐患,进行一次安全检查,签订一份安全责任,开展一次应急演练。

3.从“2.3安全警示日”到“四不伤害”文化塑造。以“2.3安全警示日”活动为契机,该公司还大力塑造并宣贯“四不伤害”安全文化,成为贯彻全年始终的重要纽带[1]。“四不伤害”文化主要包括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别人、我不被别人伤害、不让他人受到伤害。目前该公司的“四不伤害”文化,已经从理念手册延伸到动漫视频,从本部辐射到10余家所属投资企业,从拖轮板块覆盖到原油板块,为该公司安全健康发展注入了文化力量。

二、“伤痕文化”的对轮司安全文化的实践

(一)牢记伤痕,不淡忘而敢于自揭伤疤。“2.3”安全事故在发生28年后,该公司敢于自揭伤疤重新提出并进行固化,是一种企业清醒的自我认识和责任担当。由于近20年来,该公司业务发展良好,与之对应的是“安全理念不够牢固,责任性事故、非关键性操作失误仍然存在,制约发展成绩”的顽疾。“2.3安全警示日”的设立,很好地促动了全员对安全事故的警醒。

(二)分析伤痕,不含糊而敢于动真碰硬。该公司重新分析了导致事故的三大原因、取得了五大事故教训、提出了五条防范措施。通过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安全“五查”活动,即把“思想上、制度上、纪律上、管理上、设备上”的隐患查出来、整改掉,全面吸取“2.3”事故教训,提高了船舶人员和公司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以促进公司安全工作的好转。2019年开展现场和视频考核达到124次,安全经费提取1356万元,同比增加372万元。

(三)减少伤痕,不犹豫而敢于举一反三。“2.3安全警示日”启动后,该公司旋即提出“他人事故我来判,别人教训我来学”的工作要求,积极宣贯“四不伤害”安全文化。通过举一反三,创新性地组织第三方安全专业机构对所属的四家投资企业油码头单位开展安全体检,重点对生产作业现场及安全台账开展检查,并对发现问题签发《安全生产监督告知书》督促落实整改。编印下发了《常见危险货物MSDS指南》,为生产作业调度、油化品装卸和拖轮灭火抢险救援提供危险货物理化特性参考。

三、对加强企业安全文化的思考

1991年出版的(INSAG-4)报告给出了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和物资财富的总称,安全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企业安全文化是为企业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提供安全生产的保证。

丘吉尔曾说不要浪费一场危机。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压力测试,都隐藏着机会。杜邦公司的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SHE)被认为是业务蓬勃发展的不可分离的一部分,该制度来源于1818年杜邦历史上最严重的爆炸事故[1]。因此,健康的安全文化,不应该故意隐瞒、回避、甚至是逃避“伤痕”,而是要把“伤痕”转换成免疫细胞,使得安全文化更加具有抵抗力、生命力。

(一)以“痕”为镜,警钟长鸣才能牢记教训。我们对待“安全故事”往往存在“三不”心态。一是避之不及,将这个事情当作是瘟疫一般地躲避,生怕戳痛伤痕、造成蔓延,因此最好不再提起。二是不以为然,认为已经在当时做了改进和处理,坚信今后不可能再次发生。三是事不关己,这个事情是前任身上、别人身上的事情、过去多年、并且与己无关,因此高高挂起。上述都是对安全工作意识淡薄的表现,对此应采取的以下三种态度和方法,避免留下新的“伤痕”。

1.善于转负为正。警钟常鸣才能牢记教训,才能扭转事故带来的被动,才能把包袱当做警示教育,用活生生的身边案例作为教材,才能更好地敬畏事故,实现“负资产”变成“正能量”。

2.敢于自揭伤疤。管理者要有知耻而后勇的决心,敢于刀刃向内,勇于认识安全生产中的不足、管理的不当、措施的不力,勇于向事故低头才能在烈火中刮骨疗伤、涅槃抬头。

3.善于温故知新。管理者要立足事故更要用新的思维和视角,去重新审视事故的原因,拓展安全工作的新思维,才能够举一反三、寻找到新的办法。上述案例中,该公司对投资企业开展第三方安全检查,就是一种安全管理的创新[2]

(二)用“痕”划衡,建章立制促进规范管理。度量衡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的物体的统称,而规章制度就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度量衡。一方面要按照国家最新的法规标准和企业安全的新状况、新要求,对现行安全规章制度进行查漏补缺、修订完善;另一方面也要拿安全事故教训,作为安全工作制度修订得好不好、对不对、准不准的检验器和度量衡。

1.敢于刻“痕”求“界”。如果制度是利剑的话,那么“伤痕”不吝为其中一把“尚方宝剑”。要使制度更好地去除安全上的顽症痼疾,就需要用这把“尚方宝剑”来划好底线与红线,厘清各项安全管理的边界。用制度明确哪些是可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到,哪些要如何做到位,从制度层面规定好安全管理的界限、厘清各方责任。各单位和部门才能各司其责,落实到位。

2.巧用缘“痕”求“愈”。就是企业上下要在事故剖析中找到安全管理的隐患和薄弱环节,发动职工找到根治安全顽疾的方法。在制度制定过程中,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靶向治疗,才能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把导致事故的制度缺失补上去。对症下药才能更快地治愈,企业的损失才能更小。

3.善于续“痕”造“势”。在企业管理中,有许多制度是想做而没有做、想动而没法动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怕新的管理制度实施带来企业安全稳定的破坏,造成职工的抵触情绪,担心影响企业的发展。而事故教训恰好可以成为大力推行新制度、新举措的有利时机。该公司就善于利用“2.3事故”来做文章,重新在公司营造重视安全、铭记教训的良好氛围,并很快统一了职工思想和认识。并在落实上级公司“三零”目标中,推行了更加有力的安全举措,取得了预期的目的。所以企业要在借助对事故总结、汲取教训的过程中,善于“造势”来扫除投鼠忌器的障碍,趁热打铁促进新安全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三)借“痕”使劲,狠抓执行始于防微杜渐。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要防止久病复发,避免增添新“痕”,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还是关键。安全文化的特征之一,就把规章制度落实于行为安全,需要借“痕”来使劲,从防微杜渐开始、从一个个安全隐患处着力。

1.从小处着手,狠下心来推进行为安全的重新落地。再大的安全事故,其开始往往是小小的隐患,然后逐步演变成事故,最终导致安全防线的全面崩塌。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要从小处着手,把“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观念落实于职工的行为安全之中[3]。2019年,该公司发现的隐患有188起,深刻认识隐患排查的重要性,进行了闭环管理和隐患整改100%,很大程度促进了行为安全的落实。

2.借他人案例,防止“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毛病再发。“他人事故我来判,别人教训我来学”是该公司在“2.3安全警示日”活动中提出的新要求和新做法。在这过程中,该公司从新闻中、同行中等不同渠道,掌握了新近发生的安全事故案例和分析材料,并且在职工当中,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分享。能把别人的教训,及时变成教育职工的教材,这与我们常说的“花钱买教训”是有本质的不同。企业能诚心买教训、学教训,可以说是“花小钱、办大事”。

3.要奖罚分明,激发职工从身边点滴小改善做起。安全工作要触动到企业职工的利益点,做得好的奖励、做不好的要处罚。这种做法在许多地方确实取得了正向的作用[4]。如该公司在2019年的安全管理中,除考核各类相关责任人外,还通报表扬了18起事件,对50多名职工和班组给予了经济上的奖励。奖罚分明,处理的结果让职工心服口服,进一步促进了行为安全的执行。

(四)融“痕”入文,融入文化方能相得益彰。安全文化比作树,那么事故伤痕就似树上的痂。树高千尺,树痂累累,痂融入到了树的生命,成为树的一部分,激发了树的生命力。伤痕文化,也理所当然要成为企业安全文化的一部分,使企业文化更有生命力。

1.“痕”的物化。就是将安全事故教训实物化,可见可闻可问可用。将本单位安全事故相关的音视频、实物、痕迹等材料及时进行固化,转化为安全事故的教材。把以安全事故、安全警示、安全管理为主题的安全宣传标语贴挂在公司主要岗点和醒目位置,让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安全文化的熏陶。该公司一个物化的做法是编制近20年来每个月《安全事故统计表》,对照进行分析事故的类别、原因等要素,并在每个月的公司会议上进行回顾和提示(如历史上本月发生了什么事故),从而对当前安全工作进行必要的预警。

2.“痕”的理化。国人讲究“情理法”,相对规章制度的刚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安全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更能为职工接受。在对安全事故教训进行分析后,提炼总结其中的道理、形成朗朗上口的话语,在内部进行推广,进而把安全事故变成经典故事、经典案例、经验总结,上升为职工容易接受的道理。比如“隐患整治出纰漏、安全事故紧跟后”、“违章就是事故、安全产生效益”、“管好身边人、算好安全帐”等等,这些安全理念,已经在该公司落实生根,成为他们安全文化理念。

3.“痕”的文化。培植“四不伤害”安全文化,以“轮驳一家人”文化认同,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构筑“一家人”的“安全保护网”,形成“轮驳一家人”、“风云同舟”的文化理念。这就是该公司在2020年“2.3安全警示日”提出的文化认同。可以说该公司已经把“2.3事故”的伤痕,内化为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外延至职工的家庭,体现了职工安全就是家庭安全,用温暖的文化方式体现了企业的人文关怀。这样的“伤痕”文化,就能够融入到了企业的物质和精神的财富,成为企业安全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整体。

四、结论

企业管理者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重视自身或者他人身上的事故教训所带来的“伤痕”。本着不淡忘、不含糊、不犹豫的态度,最大可能地发挥“伤痕”文化对安全文化建设的正面作用。本文写作期间,正值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果。2003年非典的伤痕,为此次抗击疫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正如习总书记指出:此次抗击新冠疫情,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因此,安全生产上的各种“伤痕”,也要成为我们企业发展的宝贵财富,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崔政斌,张美元,周礼庆,著﹒杜邦安全管理[M].第一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8 P31  P202

[2]《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编写组,著﹒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M]﹒第一版﹒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5  P106

[3]黄克斌编著﹒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手册[M]第一版﹒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7.3  P100

[4]崔政斌,杜冬梅,著﹒班组精细化安全管理[M]第一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2  P86-94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三区22号楼104室(100011)

电 话:(010)65293699      传真:(010)65293981        网站热线:(010)65293581      邮 箱:zgjtwhw@126.com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投稿入口    |    会员登录    |    资料下载

 

底部
微信公众号

中国交通文化网   版权所有 

 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文化与品牌建设工作委员会秘书处主办    委托北京中交联合咨询有限公司运维

新网提供技术支持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合作媒体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