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交通文化网!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
/
助力双智协同发展 产业多方该如何参与其中?

助力双智协同发展 产业多方该如何参与其中?

  • 分类:行业要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3-18 15:19
  • 访问量:

【概要描述】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为汽车产业转型、城市建设转型和社会发展转型带来新路径,也为智慧交通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助力双智协同发展 产业多方该如何参与其中?

【概要描述】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为汽车产业转型、城市建设转型和社会发展转型带来新路径,也为智慧交通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 分类:行业要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3-18 15:19
  • 访问量:
详情

        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为汽车产业转型、城市建设转型和社会发展转型带来新路径,也为智慧交通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2020年11月25日,住建部与工信部共同印发《关于组织开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工作。2021年5月,住建部、工信部确定6个城市为“双智”协同发展第一批试点城市。同年12月,两部确定10个城市为第二批“双智”试点城市。

       作为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双智”涉及到汽车、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城市规划等多个产业链条,且在法律、制度、标准等层面尚未完善,因此政府、企业等在“双智”协同发展和商业化落地中各自扮演什么角色,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月14日,腾讯智慧交通、腾讯研究院联合主办了“以应用场景为驱动,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双智”城市——“双智”建设专家研讨会”,会上多位专家学者针对“双智”产业链条的角色定位,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双智”顶层设计指导跨行业融合、跨部门协同

       近年来,各地政府均在智慧城市、数字城市建设上大力投入,旨在提升城市规划、城市治理、交通管理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其中,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的融合发展,也将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高治理效率的重要途径。

由于是创新产业,所以“双智”的发展需要突破很多过去的制度和法规上的任务,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的供给。及时修正出台一些法律法规,才让“双智”快速的跑起来,对于“双智”来说,主要是智能汽车相关的法规、数据管理的制度等等。还有标准体系,连接性的标准让彼此之间能够有效的协同,车-路、车-城能够真正的成为一个体系,标准一定要先行。

       所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认为,政府在“双智”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府对于政策、法规、标准的牵头制定,把握好发展的方向,做好顶层设计问题,从而实现跨部门、跨行业发展的链接性工作。

       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的态度。在张永伟看来,“双智”建设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目标,早期要为创新买单,为创新增加投入,地方政府可以为一些“双智”智能基础设施分担部分投资,甚至纳入地方基本建设投资。

       此外,城市是“双智”最大的应用场景,需要地方政府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态度去拥抱创新,为“双智”开放各种场景。

       创新技术助力数实融合促进城市升级

        在有了政策指引、标准牵引之后,双智建设下一步突破的就是应用场景的实现,而在这一环节,科技企业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研讨会上,张永伟指出,科技企业是“双智”能够持续推动的一个最可依靠性的市场力量,科技企业动起来“双智”才有希望,需要把城市真正的需要作为头部企业目前工作的重心,真正解决交通管理和市民出行等问题。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在“双智”中的产品端以及应用端都有更强的创新力,在中小企业的协同下,“双智”才能更加繁荣,更好的发挥各个细分领域的作用。

      腾讯副总裁、腾讯智慧交通和出行总裁钟翔平在研讨会上提到,“双智”建设是数实融合的典型场景。腾讯深耕消费互联网20余年,目前已经形成了社交、内容和服务生态背后的C端触达能力。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腾讯将继续与众多合作伙伴一起,以应用场景来驱动,打造可持续运营闭环,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双智”城市。

       在长沙交警牵头下,腾讯联合湘江智能、希迪智驾等生态伙伴,共同打造出全国首条面向通勤场景的智能网联定制公交线路。

       依托于腾讯领先的高精度地图以及虚拟仿真技术,腾讯与生态伙伴打造了全新的智能网联公交线路,能使车辆在通过智能车载终端能与路侧交通信号灯时进行交互,让信号灯能够根据公交的载客量、正点率等情况,动态调整信号相位和配时等,确保公交优先、高效通行、正点到站。云计算则进行实时交通融合计算,协助调度中心实时掌握线路运行状况,做好车辆调度与管理,最终为市民呈现精准的公交信息服务。数据显示,在智能网联定制公交线路的加持下,长沙市315路数字公交车通行时间平均减少15%,运行速度平均提升20%。

       在重庆,腾讯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安全等领域领先技术和丰富生态能力,与重庆两江新区联手打造出西部首个“碳中和”智能网联示范区。腾讯智慧交通联合体为示范区构建了一个集约的高效云控平台,提供基础支撑系统、智能网联应用支撑平台、MAAS出行信息服务平台、运营管理平台、交通数字孪生与可视化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建设支持,充分体现人-车-路-云的高效协同,助力重庆两江新区车联网建设迈出坚实一步。与此同时,腾讯还参与打造了城市级的MaaS应用,为实时公交、本地特色导航、路况千里眼、车位预约、道路通行预约和交通政务办理等出行服务提供了便捷的统一化入口。

       完善技术标准为“双智”落地开拓空间

     “双智”发展是一个产业链条长、体量庞大的巨型产业,需要产业上下游全链条通力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协同创新。

       在近两年的“双智”项目逐步落地过程中,行业内普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统一的标准是项目执行和发展中的捷径,除了政府需要在标准层面发挥作用外,研究机构、科技企业也应当结合自身的经验,参与其中。

        研讨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指出,5G车联网是实现“双智”发展的重要基础。车联网应用场景要真正实现从盆景到风景的规模化发展,技术标准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信通院已经制定了针对LTE-V2X的系列标准以及针对蜂窝移动5G通信的系列标准,并针对其特定场景开展了相关标准的制定。其中,LTE-V2X的标准系列包括空口、网络层、消息层以及在网络层之上和相关应用消息数据交互的一些定义,能够让在汽车和相关标委会之间拥有较好的协作认同关系。而在5G业务应用方面,目前的侧重点是在远程遥控和智能驾驶方面形成系列标准。与此同时,基于移动互联网车路协同的应用场景相关标准也在陆续启动中。

        腾讯智慧交通副总裁施雪松表示,“双智”本身是一个跨很多行业的新兴产业。因此,可引用的标准体系非常有限,比如车路协同标准等,需要继续去完善和扩展。

       施雪松认为,人、车、路和云、网、图,实际上涉及了物理流和数据流,而要实现两者的全面协同,就需要形成底座、感知、通信、计算、仿真推演以及触达等各个层面的闭环,就需要用到5G、车路协同、实时数字孪生、融合感知、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涉及的技术领域非常宽。所以,在这些方向,要让产业很好发展,就要标准先行。只基于开放生态,没有标准的支持,要把未来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服务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非常难。

       因此,在实践当中,结合产品研发,尤其是各地车联网先导区“双智”试点,腾讯一直在提升产品的标准化,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促进开放生态的形成。例如,在3GPP、ITU和5GAA等国际标准组织中,腾讯牵头了相关标准化工作,推动应用和网络的协同、数字和物理的交互、智能和网联的融合。

       为了让智能网联更好服务C端,增加“双智”在C端的渗透率,腾讯创新性提出了泛V2X概念以及相应框架体系,通过强化云端应用平台,开放应用平台,使C端的应用更普适触达;同时也在推进泛V2X标准体系构建和完善,包括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V2X工作组等上下游近20家单位共同参予,获得了比较广泛的认同。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看来,基础设施和相关应用场景应该协同发展、相互成就。各地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能力,本着“协同发展、同步发展、相互成就、迭代前进”的原则,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头部企业、一般企业和应用侧,五个不同角色应该在整个链条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在政府统一协调下协同发展。

       在技术创新用户服务方面,腾讯一直秉承着开放合作的态度,与行业合作伙伴共建本地交通生态,共创未来交通,助力经济发展和城市升级,让每个交通参与者都能体验到发展带来的变化。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三区22号楼104室(100011)

电 话:(010)65293699      传真:(010)65293981        网站热线:(010)65293581      邮 箱:zgjtwhw@126.com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投稿入口    |    会员登录    |    资料下载

 

底部
微信公众号

中国交通文化网   版权所有 

 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文化与品牌建设工作委员会秘书处主办    委托北京中交联合咨询有限公司运维

新网提供技术支持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合作媒体    |     友情链接

客户留言
中国交通文化网